7月6日,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赵小平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国历代边疆经济开发与治理研究》在昆开题。学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把脉问诊,献计施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出席开题论证会,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既要反映学术的前沿性,更要把握鲜明的时代性,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开展项目研究的前提和根本保障。二是要做有思想有灵魂有风骨的学术研究,要把史学研究与当代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三是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社科基金有关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规定,做好项目的自我管理工作。

赵小平就课题内容、项目分工、研究思路与方法、重难点及创新点等作了汇报,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李大龙对项目作补充阐释。论证专家组组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林文勋,云南大学副校长杨绍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范恩实,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纯艳,厦门大学教授张侃,云南大学教授罗群等分别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总体框架合理、内容丰富、研究计划切实可行,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资料运用、话语体系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创新之处,同意开题。专家组还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历代边疆经济开发与治理关系复杂性、丰富性的关照,聚焦主题,突出重点,凝练推出系列高质量标志性成果。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巍、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李斌分别主持相关议程。社会科学处、历史与档案学院有关人员和课题组成员与会。当日同时通过开题的还有驻滇高校同批获准的其他2项项目。

据统计,自2021年设立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以来,云南大学每年均有斩获,已立项8项,在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中位居前列。近5年,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新增国家级各类重大项目7项,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项,有力支撑了“双一流”高校建设。
历史与档案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