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全文检索 收藏本站 |  学校首页 | 

敬畏学术,追求卓越

世界史学术讲座之“故事与历史”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2日 18:00 点击数:

2018年12月27日19:30,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张立可博士在东陆校区文渊楼305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故事与历史”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历史与档案学院钱金飞教授主持。

首先,张立可博士提出,历史学研究的基础是文献,而文献的利用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根据文献来源的严肃性或互文等方式进行筛选;故事则以古希腊时期的原始文献为例引入,一则对于故事的思考源于古希腊文献的数量,二则其内容的“真”“伪”是难以判断的。张立可博士强调,在多元的发展趋势下,真伪是需要重新定义的,随之对于文献信息的“去”和“取”也是需要重新定义的。同时,张立可博士以西塞罗演讲为例,“罗马是讨厌王的”这句话应放入其“场”中,根据历史环境进行理解,从而进行真伪判断和取舍,这样才能从故事中提炼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张立可博士指出,故事从研究手法和蕴含信息来看是一个综合体,是一种一手材料,但并不是符合现代历史价值观的现成史料;故事在主题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因此才可通过研究手段提炼其中的历史信息。

随后,张立可博士以神话学中的自然学派与历史学派两个角度分别具体、生动地解读古希腊神话,指出神话故事解读的过程是需要其他不同学科标准参与的,具体的解读也需要建立在综合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神话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具有非历史学的特性,这是故事可解读的前提。神话故事中既有主题庄重的,也有具有可变性和善变性的民间故事,其含有取乐大众的部分,难以研究;无论何种主题,其解读方法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结构主义、文学等。他还提出,对故事的解释是以故事内容和故事类别的规律性为前提的,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相似结构的故事,其自成逻辑不变,可通过文本分析和结构主义解构,从而提取历史信息。

接下来,张立可博士介绍了伯格音运动,并以学者们对其研究所产生的不同定性为例,阐释了通过不同学科角度及研究方法可以得出对伯格音运动的不同的认识定性,将其综合才能得以全面认识。同时,张立可博士还提到新文化史观的中的拟物学,并将其引入文献信息提炼中,即当拿到一份文献时,不能完全按照人类学中走进其“场”中进行阅读,而是要作为一个旁观者来进行研究,从综合性的角度来解构综合性的文献。

张立可博士强调,要以综合客观的角度和态度进行解读,不能把“故事”等同于“历史”,更不能无节制地推崇非本质、非物质性的因素。故事是具有其特定的人物背景结构,并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成立的,其篇幅和逻辑是有限的,并且部分情节也会有过度消费性的解读。因此,绝不可在故事中非理性的部分上纠缠,防止沉醉其中,要以包容的态度来承认、阅读故事,但不等于将故事推到历史信息的高度。

在最后总结中,张立可博士谈到:应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以拟物学的方法和态度上对文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综合性宽容的态度去认识文献和问题,从而达到自己的在现实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也能在现实中更好地编织自己的故事。

(历史与档案学院 供稿)

Scroll to Top